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潍坊举办首届中国画节中国画发展高峰论坛

潍坊举办首届中国画节中国画发展高峰论坛

出自:东方书画网    发表时间:2011/4/21 8:29:39    点击率:954

  4月17日上午,首届中国画节中国画发展高峰论坛在金茂国际大酒店举行,中国画理论专家薛永年、李一、马鸿增、刘龙庭以及中国画著名画家傅二石、郑百重、沈光伟、温瑛、韩石夫等均畅所欲言,谈了目前中国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,还对年轻画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。同时在中国画节展区现场,这些著名画家的画作也引来市民的围观和热议。
  薛永年没有文化积淀就没有创新
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说,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是艺术革新的重要途径,如果创作者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、丰厚的生活积累和研究精神,谈创新是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的。
  他围绕齐白石的作品谈了文化积淀的问题。中国画是一种写意文化,齐白石整体来说是个写意画家。写意画家不但注重画作的书写性,还要注意“意”的表达,借助题诗、提句与画面形象的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。中国的写意画有诗性之美,简约但是丰美,画得看起来是所见,但实际上是所想,像古诗精炼。
  “齐白石有幅画叫《他日相呼》,画的是两只小鸡在争抢一只蚯蚓,非常简单,神态生动,但主要的成就不是画得生动有趣,而在于对小鸡生活的观察和感悟。”熟悉典籍的人都知道,齐自石题句中使用了鸡为“德禽”的典故,而“相呼”一语,典出《韩诗外传》。《韩诗外传》由轶事、道德说教等内容组成,作者为汉代韩婴,他在书中说鸡是德禽,具有五种美德。五德之一即是“得食相呼”,意思是鸡得到吃食,就互相招呼,有团队精神,不吃独食。但是齐白石向来以造化为师,在实际观察中,他发现小鸡得到蚯蚓,没有丝毫谦让,也不呼唤伙伴共享,而是互相抢夺。可以想见,他想到:美德看来不是天生的,是教育历练的结果,小鸡长大了,就会“得食相呼”。所以,他题了“他日相呼”,表达了对文化积淀的反思,对美德形成的深切体悟。
  不能说画中用典是齐白石艺术的普遍特点,但他创造性地运用文化积淀增强文化厚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成就,仍然给我们以宝贵的启发。
  李一画家要拿起毛笔练书法
 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一既是画家也是书法家,他谈的是书画同源的问题。“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但是我们要强调中国画的特点和特色,就离不开书法,因为中国画的特色是字骨诗魂,画上写的字和提的诗都需要引起重视。”李一说古人善画者大多也善书,所以画和书法自然可以相互滋养,相得益彰。“古时候都是从小读书练字,现在毛笔已经脱离实用,很多大学教授都拿不起毛笔,年轻人会写的更少,一些年轻画家对于书法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行,我是50后,我觉得从50后到80后的画家都需要补课。”李一笑着说。
  傅二石好画作源于生活的点滴
  现年75岁的傅二石首先说他发现本次画展上画作很多,而且都画得很认真,看得出画家们都花费了不少心思。身为国画大师傅抱石之子,傅二石的名字总是与父亲一起被提起,但是他却说自己的画和父亲的并不像。他说:“我七八岁就跟随父亲学画,父亲坚决不让我临摹他的画。他常说,他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,那是他经过很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后慢慢形成的,是他的修养和学问的体现,他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样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东西。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。”因此傅二石倡导年轻画家形成自己的风格。
  傅二石说小时候他跟随父亲住在重庆金刚坡的几年,父亲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山水画,其中一幅画内容是倾盆大雨中的山景令他印象深刻,艺术感极强。几十年后当他重回故地时发现父亲画中那些山很普通,山势并不陡峭,但是把倾盆大雨这种当地常见的天气画进去以后艺术感就出来了,这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感受,所以他希望年轻画家要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.
 刘龙庭 年轻人应提高文化修养
 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,《中国书画》副主编刘龙庭作为潍坊籍的专家首先尽“地主之谊”,细数了从明朝至今,在潍坊出现过或逗留过的文化历史名人,包括郑板桥、郭兰村、郭味蕖、于希宁、王珂等等,还给大家介绍了潍坊的状元胡同和杨家埠木版年画。以此来说明潍坊厚重的书画历史和潍坊人对于书画的热爱,这些都成为举办首届中国画节的优势条件。
   刘龙庭随后谈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:“现在很多年轻人本身没有什么文化修养,还非要卖弄,并不是在画面上题了字,盖了印,你就是文人画家了。”刘龙庭回忆说小时候上学时有诗词课,跟着老师学习了很多。现在研习书画的年轻人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。
  市民
  手持电筒细致观摩
  在当代国画名家邀请展中,中国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之子、画家傅二石的山水画作品《云雾山中》也出现在了展览中。在现场记者看到,一名手持手电筒的市民在《云雾山中》中或俯身、或探头,对作品的布局、留白、笔法等一一进行细致观摩。这名市民姓王,他说自己非常喜爱书画收藏,对傅抱石的画颇有研究,这次机会难得,除了看看傅二石这幅画是否为真迹外,最主要的还是想通过真品来仔细看看“画里有没有傅抱石的东西,看看他的家学继承的怎么样。”
  当记者询问王先生有何收获时,王先生直言:“画里面感觉有他父亲的影子,也有他自己的东西。”
  仿古画前流连忘返
  在大量的传统写生中国画中,一幅特殊的仿古画《走近巨然》让市民流连忘返,这幅画的作者为时振华,一位潍坊籍的画家。
  “这幅画笔法很细腻。”在画作前,来自青岛的吴先生经过仔细观看后告诉记者,“这幅作品和普通山水画不同,从色彩、技法、布局、构图等都是仿古的。”吴先生说,因为仿古不仅要对水墨画法技巧有所造诣,还要对古人的作品及画法有所研究。
  时振华说这是他尝试的一种新的画法,即先临摹一幅古人的画作,然后再用自己的方式展开,产生一种与古人对话的形式。(孙锦张蓓 张磊)
 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